当老旧小区改造遇上“黑科技”……
来源:华体会体育官方 发布时间:2024-05-26 19:38:00近年来,多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的利用数字技术及设备,助力改造和管理工作更精准高效。让居民在住上更加宜居小区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字住建”带来的良好体验。
老旧小区改造前摸清底数、问需于民,才能为改造方案制订、居民需求满足等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随着螺旋桨发出的“嗡嗡”声,一架小型无人机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吉鑫苑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腾空而起,对建筑物做航拍巡查,并将画面实时传输到地面的监视器上。吉鑫苑小区建于2000年,共726户居民,基础设施老旧。小区启动改造以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第三方公司使用无人机采集改造小区建筑物地面及旁边的环境的数字信息,依据数据建立小区数字化档案,对老旧小区的真实的情况进行分析,生成全面的数据分析报告,提出改造建议。据悉,以前靠人工收集老旧小区数据,半天最多能收集3个小区的数据,使用无人机,半天就能收集15个小区的数据。
同样是为了摸清老旧小区底数,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充分的利用搭建的“智慧住建一张图”系统。该系统汇集了全市老旧楼幢的基础数据,利用无人机和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采集改造项目现场三维实景、街景数据,形成老旧小区改造情况的全面精准展示,翔实的数据支撑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更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更科学合理。
“我希望改造能解决天台漏水问题”“应该多添加一些智能化的设备,让生活更便利”“多增加一些用绿化点缀的文化活动空间”……老旧小区居民改造意愿强烈,但对于改造内容却各持己见,达成一致意见并不容易。
为做好居民意见征集工作,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在“武汉—微邻里”微信平台上添加了小程序,能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所在小区基础设施、公共环境、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改造意愿和建议。
无独有偶,重庆市云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开发了专用APP。居民能通过APP,全过程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期规划等工作,在线看公示、读政策、作表决、提意见、收回复。“以前都是老人在家,我们在外务工,搞不清楚政策和改造内容,容易造成矛盾。现在,就算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了解改造政策、内容和进度,不仅方便,还避免了很多误解和矛盾。”祥润小区居民王先生说道。
专业人士认为,利用无人机等采集老旧小区数据搭建起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精准掌控小区人、房数据,按照不同层级进行分类和定位,让小区改造更有针对性。使用相关APP等可方便居民学习改造政策、了解改造动态、知晓改造流程、“点菜式”填写改造意愿。不仅方便居民及时反映意见建议,减轻街道、社区等工作人员入户征询民意的压力,也能快速梳理相关数据,将改造意愿由高至低排序,精准掌握改造诉求,科学制定改造方案,有效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老旧小区各类管线常有“肠道梗阻”,在改造中,数字技术及设备可以更好地为改造工作提质增效。
管线改造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在雨污水管道改造方面,通常的做法是开挖更换管道,既浪费时间和财力,又影响居民出行、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在青岛市崂山区世纪华庭小区雨污水主管道改造过程中,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用新设备新技术,由专业技术人员远程操控,使用配有全景镜头和水下声呐探头的管道机器人,可获取小区及周边雨污水管网情况,通过机器人探测管道传回的图像,再由高压水车对管道实施“无创”疏通,无需挖开地面,有效缩短工期,将施工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燃气管道改造方面,湖南省湘潭市供气企业在对雨湖区江麓、昭潭等片区老旧小区燃气管道改造过程中,通过全程使用布控球机对现场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控、关键作业工序可视化上传、危险作业关联球机视频留痕等一系列数智化技术手段,实现项目建设智能管理,解决了作业场景点多面广、现场安全管控难的问题。管道焊接使用全自动热熔焊机、全自动电熔焊机、远程布控球机等物联网数智工具,通过数智物联技术应用,严格控制焊接时间、温度,记录现场焊口质量。焊接过程参数实时上传,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或者焊接失败能第一时间关联手机短信和电话报警通知,实现了焊口合格率100%,一次熔接合格率达到98%以上。
新技术新设备除了能提升包括管线改造等在内的施工效率,还可助力施工现场管理。比如,敦促施工人员做好防护,确保自身安全;实时查看施工进度,规范工人施工动作;回放追溯施工数据,判定施工问题责任……总之,新技术新设备,提升了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老旧小区既要改好又要管好,经过数智赋能,一些小区服务管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控”转变。
老旧小区新增或改造停车位,原本是为了更加方便居民停车和出行,若不仔细管理,依旧可能停车难。面对这一难题,上海市樱花苑小区改造后,在每个机动车位上安装了地磁传感器,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实时知晓车位的使用情况,便于停车服务管理;若车辆原地停放超过一周,物业服务系统后台会弹窗,物业服务人员根据通知,会上门拜访业主,询问是否存在突发意外情况。真如镇街道真西五居民区改造后,搭建起“智慧停车地磁系统”。能够最终靠无线地磁传感器感应车位是否有车辆停放,还能通过手机小程序实现停车与车牌追溯的互联互通。居民驾车进入小区时,可通过小程序查询空车位,“红色表示车位有车辆停放,绿色表示车位空着。”居民王先生说,“现在停车方便多了,省了我不少时间。”
加装电梯,也是方便老旧小区居民出行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多地探索通过“云系统”等手段,推动电梯加装后的安全运维。
“尊敬的乘客,推电动车进电梯属于不安全、不文明乘梯行为,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富荣新村小区,一旦出现电动车入梯、遮挡电梯门、携带宠物入梯、长时间待在电梯内等不安全、不文明的乘梯行为,电梯都会发出温馨提醒。这些电梯还接入了物联网自动报警系统,连通了智慧化救援平台,从传统的电话求救、被动接警转变为主动发现、快速救援。据悉,这套系统会自动发现人员被困,通过AI(人工智能)、红外探测自动识别出乘梯人员被困之后,同步做两个动作:一是通过安全显示屏进行实时的提醒,直接安抚被困人员,降低电梯乘客的焦虑情绪;二是让物业服务及维保人员收到被困人员信息和电话,可以远程和被困人员进行视频对讲。
电梯加装后,要提高维保效率,需先了解电梯的具体运行情况,确定电梯维保需求预期,再及时给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保养建议,而电梯物联网为按需维保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据广州某品牌电梯公司介绍,该电梯公司通过云服务中心,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电梯运作状况,并对电梯实行超过600项的预诊断服务,具体包括配件寿命预测、多发故障预警等。通过云服务中心,电梯维修保养服务的响应效率能提高50%以上,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电梯事故,保障用户的安全出行。
数字技术及设备让老旧小区的管理服务更精准、温馨,有效提升老旧小区的宜居水平,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日前,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广西站启动仪式在南宁市民族广场举行。活动以“践行新时尚 分类志愿行”为主题,助推广西生态文明发展。行业代表、督导员、宣讲员、志愿者和环保骑行爱好者等5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今年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燃气老旧设施改造攻坚年,该市年度计划改造老旧管线万户居民家庭免费更新安装带切断阀的报警器、自闭阀、燃气表、波纹软管的燃气“四件套”。
长江南岸,十里钢城。现代化的高楼林立,沿街商铺、饭店人潮涌动,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小区里,老人在广场上散步,孩童玩耍嬉戏,穿着“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探访。
会议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指导,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城市更新学会、泛华集团共同主办,采用现场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及专家共同研讨推动城市更新与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
为进一步加快公租房房源分配,方便群众参加公租房报名选房,帮助更多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解决居住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决定自5月20日开始,对市本级公租房采取24小时“不打烊”常态化报名、即时排序、即空即配的分配模式。
住建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相关负责同志解读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政策
持续发力 久久为功 以务实行动和举措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转型——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宁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