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乐游戏为什么打不开:
矿业发展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而新质生产力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大多数表现在科学技术创新对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开发的驱动作用。
那么,矿业领域要怎么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构建能源资源新格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在2025(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矿业》杂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新质生产力与矿产资源新格局”分论坛,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矿产资源保障与高水平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矿业的高水平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所有矿业领域新的生产力理论的终极目标都是矿产资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专家这样认为,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人类社会将加速迈向数智经济时代,智能世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发生巨大变化。例如,能源结构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光伏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转变,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涉及人类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技革命的深化,其对资源的需求结构和规模都将产生重大变化。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光伏、太阳能装机量持续增长,储能规模有望增加百倍,新兴起的产业的崛起也将大幅带动能源资源的消费上涨,其增长幅度可能会远超出当前的预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德会指出,未来全球金属供应结构将呈现“大矿为主、小矿减少”的趋势。中小型矿床在全球供应中的占比或将下降至10%以下,而巨型和超大型矿床将占据主导地位。大型矿床不仅资源丰富,还具备显著的经济规模效益,是实现降本增效和绿色开发的重要支点。
他强调,跟着社会经济对金属资源需求的持续攀升,未来找矿方向正在从地表转向深部,超大型矿床将成为资源保障的核心。随着全球铜、镍、铅锌等矿床的发现深度持续不断的增加,我国勘探活动已进入深部找矿新阶段。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四大领域战略部署。当中浅层资源探索已达极限,“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要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深部解决方案。而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往往源于新现象的发现与旧思维的突破,这凸显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核心地位。
在形成机理上,张德会提出“鲁棒性能量-肥沃岩石-雪崩式阈障”三要素成矿模型。他以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和内蒙古白云鄂博为例,阐释了多金属共生与高热岩浆作用的关系,呼吁我国加大深部勘探与超大型矿床的系统研究力度,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提供更多可能。
2025(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设在展会大厅的论坛区和休息区。刘晓慧 摄
在2025(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5)》指出,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新兴起的产业崛起的背景下,我国矿业正从传统的粗放型模式迈向以创新、共享、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这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即摆脱传统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和生产发展路径,开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炳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学技术创新与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我国铜产业链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江铜集团将“创新、数字、绿色”理念融入勘探、开采、选冶、加工的全流程,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现代化矿业体系。在源头勘探方面,江铜集团通过三维激光测绘与云计算技术建立“数字矿床”,实现矿体形态与品位的可视化监测;在生产环节,德兴铜矿率先应用北斗定位与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无人驾驶卡车编组运行,明显提升了开采效率;在选矿领域,该公司自主研发超大型浮选机与绿色分选技术,使铜、钼的综合回收率均达到历史新高。
从矿业发展来看,在当前资源、技术、环保与市场等多重压力下,仅靠扩大开采规模已难以为继。企业要主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循环利用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强生态修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提升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
在论坛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专家深入阐释了科技革命对矿产资源需求结构的重塑。他表示,矿业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史。从机械化、电气化到智能化,每一次工业革命都重构了资源格局。进入数智经济时代,关键金属成为产业竞争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核心要素。
他认为,全球新能源革命推动了矿产资源的结构性重组。锂、稀土、镓、铟、钴等“新质资源”的需求将成倍增长,而当前供应链脆弱、伴生资源开发不足已成为瓶颈。为此,他提出了“全量矿产资源系统理论”,即通过三维建模与全元素评价,对主矿种及共伴生元素进行一体化研究,实现“全赋存、全利用、全生命周期”的开发。该理论已在江西省宜丰县花岗岩水南锂矿得到实践验证,明显提升了资源量与开发效率。
周炳介绍,江铜集团通过持续自主创新,以技术创新驱动尾矿资源回收极限化。其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发了粗颗粒废铜浮选柱,成功解决了尾矿粗颗粒回收的难题,预计从尾矿中再回收的铜金属量将突破千吨大关。目前,这项技术经过评审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在贵溪冶炼厂的智能渣选系统和转炉渣环冷项目中,该公司使整个铜尾渣含铜量降至0.2%以下的历史新低。在永平铜矿,该公司采用磁选、重选、浮选、重选联合采矿工艺,成功从尾矿中回收钨资源,实现了价值转化。
新质生产力正成为矿业高水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学技术创新、智能化应用、绿色低碳转型及全产业链协同,将共同塑造矿产资源的新格局。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陈从喜表示,高技术矿产是新兴起的产业和国防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础,但具有“稀少、难提、应用高端、风险高、回收难”等特征。他强调,稀土、石墨、萤石等非金属矿种与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产业高度关联。面对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应完善资源评估体系,推动短缺矿产的国内替代与循环利用,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高技术矿产供应链。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